中国绘画的内在之美,是艺术的精神性与表现力通过笔墨这一抽象的元素,有机而整体地统一起来。
笔墨在审美上的独立性,是中国水墨绘画的真正核心。笔墨承载着对形而上“道”的求索和体悟,澄怀观道,体察万物;笔墨呈现出艺术家的内在关照和人格理想,万物皆备于我,代山川而立言;笔墨也是艺术家以绘事“游于艺”的人生意趣之展现。通过笔墨,气象、意境、格调立现。
清代以来,金石学的研究和成果推动了笔墨审美趣味朝着浑厚苍古的感觉变化,这种风气影响了学术界、书法界和绘画界,同时将金石、篆刻、书法、绘画融合共治,至清末民初已蔚为大观,吴昌硕为其集大成者,二十世纪的另几位传统大家,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无不如是。他们对笔墨的探索和发展,是对中国水墨绘事真正的汲古开新。
刘少白先生以而立之年直溯中国水墨绘画的精神源头,实属不易。他的艺术师承与传奇已多有传述,我不在此赘叙,我要赞叹的是少白能以金石精神矢志不渝地贯穿于篆刻、书法与水墨,并参照现代艺术构成观念的框架,准确地传达中国美学精神和笔墨意趣,显示出人文风格和金石气象的价值。他的书法融通碑、贴与金文,取法乎上,自在而洒脱,已呈大家之面貌;他的篆刻追溯先秦两汉,法度森然,但却呈现率真而挥洒的当代大写意风貌,饶有趣味;他的花鸟承袭了吴昌硕浑厚苍古的笔墨精神,却有机地融入了新水墨的审美意趣,将金石翰墨与时代气息巧妙结合,神韵天成;他的山水跨越董其昌的“南北宗”之分,直抵宋元山水绘画的本始,笔墨精湛,古意盎然,平淡天真,却充满凛然之气,生机勃勃。
中国绘画的核心是笔墨,中国绘画的艺术精神是写意,中国绘画表现的是中国哲学。“写意”就是借物抒情,呈现内在心象,通过对象来表现主观的情与意;“写意”就是表达内心的声音,传达自己对人生和事物的感受和感悟;“写意”也表现个人的精神气质、个性特质、人品学养和人生境界。中国绘画和书法都是以“写意”精神贯穿笔墨和线条,文以载道,书画同源,为天地立言,唱出心灵之歌。所以,一个优秀的水墨艺术家,总是精通“写意”的内涵,总是融通书法与绘画,总是呈现出天分、功夫、学养和人品的完美结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画如其人”。
少白的创作以金石翰墨为精神内涵,从中国美学观出发,在描写物象上注重细致的主观感情色调,却充盈着率真的性情,一花一木、一石一草、隔江山色、松下泉声,都写出了事物的内在气韵,在简洁的画面中传达出自然事物质朴的美感,又表现出他人性中的旷达与侠气。读他的画,仿佛杏花春雨中的微醺,从容自在中“向醉里谁扶满身花影”;也好比雨过天青下的闲庭信步,心闲神旺却“花间徘徊声声慢”。
高居翰先生曾说:“绘画的真谛不在于呈现自然的形象,而在酝酿风格。至于风格即是画家心手相应的自然流露。”读少白的绘画,正有此感。
从中国绘画和书法的传世经典里,我读到了从容、自信、深刻、宁静、拙朴、敦厚、清隽、淡泊、坚守的集成,读到了在“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中的每见即新、常见常新。我一直认为,中国绘画是对生命自信的肯定与表达,优秀的艺术作品是生命智慧的示现和流露。好的创作总是能给观者以自我想象、反思、肯定和彰显的空间,激起观者的心灵回响。因为艺术家的创作是体验,而观者的阅读也是体验,正如朱良志教授指出的:体验的根本不是“记叙”,而是“发现”。所谓“发现”,就意味着这个境界是我创造的,独特的、唯一的、无法重复的、新颖的。每一次体验,都是一种新的发现,是对生命真实的显现。
少白在传统的笔墨秩序中找寻着属于自己内在的表述方式,自觉地以中国传统文化“观照”他的创作,正走出一条把握时代审美和金石翰墨格调的体验之路,在创作中体悟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精神品质。都市奔忙和喧嚣的景象下,一个艺术创作者要坚守对笔墨真境界的追求和探索,是难能可贵的,但是,中国绘画、书法、篆刻中所承载的庄严与美善,品格与趣味,对每一个孜孜以求者而言,信可乐也!而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应该以信心和愿力践行他对世间万物和一切众生的尊重与关怀,如是澄怀观道,如是安顿生命,则是君子万年不空寂。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